駕駛習慣人人不同,就如有人會開車行順引擎後才開冷氣,亦有人會上車即開冷氣,其實那有對錯?兩個年代的車友在談論,現時的汽車很多電子設備,倒車有全方位鏡頭協助,根本上倒後鏡是多餘的。
正是因為「倒後鏡是多餘的」這一句,就引來了兩代車友的爭辯。年長一批車友認為,今天的汽車全是電子設備,若果大家全面採用的話,同「依賴」沒有分別,情況就如「吸毒」般,沒有後泊鏡頭的話,不習慣睇倒後鏡的人,根本就不懂得倒後泊車,還稱一旦鏡頭壞掉,便完全沒有辦法處理泊位。
年輕的二千後車友說,現今世代電子設備是主角,傳統設備已淪落為後備,還稱現今駕駛的汽車,除了制動「迫力鼓」以外,大部分都已經是電子控制了,還向我們這批中年七十後車友「連珠炮發」,說我們追不上時代。
討論雖然針鋒相對,但大家卻沒有惡意攻擊的。話題卻值得我們深思,泊車倒後鏡頭是帶來了方便?還是令我們的駕駛基本技術倒退?坦白說,筆者對於這一類電子設備,視作輔助角色,就以倒後泊車為例,筆者仍然是習慣觀看左、中、右三鏡進行倒車,後泊鏡頭只用作參考。還記得筆者入行時,首次到歐洲地區試車,當時是二位記者同車,在100多公里的試車路程中,只有一本「Road Book」試車路線圖,一位駕駛,另一位負責看地圖帶路,只要稍有偏差,便有可能駕車到另一國家,走錯路會花上數小時才能返回原路。
來到今天,衛星導航已經十分普及,若果仍手執地圖去開車,應該會笑大人個口,我們觀看三鏡泊車,也會被笑「老餅」。討論沒有結論,但我們這群「老餅」反問,若果沒有電,這個世界怎麼辦?
駕駛習慣人人不同,就如有人會開車行順引擎後才開冷氣,亦有人會上車即開冷氣,其實那有對錯?兩個年代的車友在談論,現時的汽車很多電子設備,倒車有全方位鏡頭協助,根本上倒後鏡是多餘的。
正是因為「倒後鏡是多餘的」這一句,就引來了兩代車友的爭辯。年長一批車友認為,今天的汽車全是電子設備,若果大家全面採用的話,同「依賴」沒有分別,情況就如「吸毒」般,沒有後泊鏡頭的話,不習慣睇倒後鏡的人,根本就不懂得倒後泊車,還稱一旦鏡頭壞掉,便完全沒有辦法處理泊位。
年輕的二千後車友說,現今世代電子設備是主角,傳統設備已淪落為後備,還稱現今駕駛的汽車,除了制動「迫力鼓」以外,大部分都已經是電子控制了,還向我們這批中年七十後車友「連珠炮發」,說我們追不上時代。
討論雖然針鋒相對,但大家卻沒有惡意攻擊的。話題卻值得我們深思,泊車倒後鏡頭是帶來了方便?還是令我們的駕駛基本技術倒退?坦白說,筆者對於這一類電子設備,視作輔助角色,就以倒後泊車為例,筆者仍然是習慣觀看左、中、右三鏡進行倒車,後泊鏡頭只用作參考。還記得筆者入行時,首次到歐洲地區試車,當時是二位記者同車,在100多公里的試車路程中,只有一本「Road Book」試車路線圖,一位駕駛,另一位負責看地圖帶路,只要稍有偏差,便有可能駕車到另一國家,走錯路會花上數小時才能返回原路。
來到今天,衛星導航已經十分普及,若果仍手執地圖去開車,應該會笑大人個口,我們觀看三鏡泊車,也會被笑「老餅」。討論沒有結論,但我們這群「老餅」反問,若果沒有電,這個世界怎麼辦?
上一則 下一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