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
電郵地址
密碼
submit
submit
CLOSE
行人不攝罅 司機望多眼 大家齊守法 路上零意外 2023-12-15


早前《星島申訴王》交通專題上集提及今年致命交通意外增加,當中主要涉及長者。而不少交通意外都涉及亂過馬路的行人,即使是年輕力壯、身手敏捷的年輕人,過馬路時一樣不能掉以輕心,皆因司機在駕駛途中有不少盲點。

 

安裝魚眼鏡 全方位監察

據政府化驗所法證事務部物理組化驗師陶志恒博士解釋,一些大型車輛如旅遊巴,前方大概0至2米範圍會存在盲點,如果有行人走入這些區域,會較難察覺;當途人與車身距離最少有2至3米距離,這樣才比較容易察覺。

陶博士指安裝俗稱「魚眼鏡」的廣角鏡有助司機監察盲點,就連車頭0至2米的範圍有沒有途人經過,亦能清晰望到。惟他強調,即使途人過路時保持3米的相對安全距離,大型車輛又裝設魚眼鏡,亦不代表百分百安全。「要司機真的留意到魚眼鏡才可行,皆因司機駕駛時,有很多東西要兼顧。另外途人亦有可能因為『攝車罅』等危險行為,令司機措手不及。」

 

車身A柱 意外原兇

據香港警察交通總部資料顯示,大多數致命的交通意外,都是涉事車輛在轉彎時發生。陶博士解釋這種情況正是因為盲點問題。車輛兩邊的A柱面積大與少,會影響駕駛者的視線。「因為在轉彎時,司機視線受A柱遮擋,所以未必留意到,意外就這樣發生了。」陶博士還建議,要避免因A柱阻擋視線導致交通意外,首先是要司機警惕自己盲點的存在,還要嘗試扭動他的身體和頭部,以加大視線角度,觀察A柱外車身位置有沒有行人經過。當然,司機駛經一些高危位置,宜將車速收慢,騰出更多時間去應對前方可能出現的危險。

 

創傷後遺 情緒波動

在交通意外中,最嚴重後果是喪失寶貴生命,而嚴重受傷的個案中,傷者即使可以完全康復,但心理上的創傷都可能一直纏擾下去。警察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麥詠芬表示,根據2019年一份關於香港創傷壓力的研究,發現創傷事故中超過一半都是跟交通事故有關,並可能引致創傷後壓力症。

「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,包括事主很容易會想起那件壓力事件,不由自主經歷意外當刻的情況。事主亦可能產生逃避反應,不想經過事發現場;而煞車聲,甚至只是看到路上的車駛近自己,都會有很大情緒反應。」長者在意外中受傷後,康復期較長甚至較難完全康復,令他們擔心影響將來日常生活及自我照顧的能力,因而產生抑鬱、焦慮的情緒。

 

亂過馬路 心存僥倖

另外,其實大家亂過馬路,原來都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。麥詠芬指,「心理學裏面有一個現象,叫樂觀偏見。我們很多時候會認為一些不好的事,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機會率是很低的,好像亂過馬路,我們知道是有危險的,但仍然覺得我可以亂過馬路,過份樂觀、過份自信,覺得自己行得夠快,或者我過了馬路這麼多年,已經很有經驗,可以快過車輛駛來,結果意外就是因為這樣發生。」因應長者涉及行人交通意外較多,麥詠芬呼籲說:「我們留意到,當長者他們帶著小朋友的時候,通常傾向守規則過馬路。如果保存這份心意,即照顧好小朋友這份安全意識,來照顧自己安全,相信意外可以大大減少,亦不需要家人再為你擔心。」要知道生命可貴,而亂過馬路亦屬違法,由12月開始,警方會進行全港性大型執法行動,票控違例行人和司機,最高罰款港幣二千元。大家要留意了!。


上一則 下一則
丹麥首試全新平治Mercedes-Benz CLA電動車|搭載800V平台及85kWh鋰電 續航力792km同級稱王 「一換一」車價HK$499,000起
FusionFlight Axion飛天賽車|柴油噴射引擎321km/h極速狂飆 空中感受0.5G推背感
視帝馬國明 x 經典V12引擎平治S600 Coupe│機械工程學士兼情懷車迷 自小刨車書 愛聽引擎聲
更多文章...
車牌號碼 售價
DT 772 HK$19,000.00
FR112 HK$20,000.00
DR112 HK$40,000.00
AW112 HK$40,000.00
ZJ109 HK$7,000.00
ZD109 HK$9,000.00